重點訊息

免費導覽日:3月開始每月第二個週六上午。

顯示具有 社區故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區故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鹿寮坑 五龍村 華龍村 五華工業區 - 荒野自然谷所在的客家庄

自然谷所在的芎林鄉華龍村,早年稱為鹿寮坑,曾經是泰雅族人的梅花鹿狩獵場,也就是說,這裡確實曾經是梅花鹿出沒的地方。從芎林鄉誌來看,客家村民在鹿寮坑墾殖發展從清朝乾隆時期就出現了,而自然谷的鄰居,華龍村 田興業村長,其家族的祖墳在鹿寮坑的南何山有兩百年歷史也可以印證此一說法。原本整個鹿寮坑(鹿寮坑溪流域)歸為五龍村管理,後來切割出華龍村,也就是目前的行政區域。講述這段歷史是要帶入鹿寮坑的五華工業區,如下圖。

現今,這個跨五龍村與華龍村的五華工業區成為華龍村民的痛,在地的客家居民用閩南語說,「生雞卵無,放雞屎有」貼切地形容出居民的無奈與抱怨。不少從國道3號 竹東芎林交流道往自然谷,第一次進入鹿寮坑的訪客都會被工業區嚇到,自然谷在工業區內?會有什麼生態可言嘛?後來發現,過個彎之後,鹿寮坑內的每個窩(支流的小谷地)都別有洞天。但是,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民國66年六月成立的五華工業區,曾經是在地居民的期盼所在。聽中年以上的居民說,民國 60 年代,台灣工業開始快速發展,農村的年輕人口大量往都市發展,華龍村的人口也在外流中。同樣需要大量人力的農業村莊都出現憂慮的情形。此時,政府正好鼓勵在山坡地,以梯田種稻種茶的客家居民改種當時經濟價值高的柑橘(鹿寮坑後來大量種植海梨柑)。官員甚至對鹿寮坑的村民提議說,提供土地設工業區,讓食品工廠來加工在地農產品,以增加產值與收入,讓年輕人留在村內工作。餅畫得大,話講得好聽,居民紛紛同意簽名同意,整個鹿寮坑最平坦與精華的稻田幾乎都成為工業用地,變成工業區。但是,後來進駐五華工業區的工廠都不是當初說的農產品加工工廠,多的是空污、水污嚴重的工廠,甚至挖山挖土石的砂石場。而村民在五華工業區上班的更是屈指可數。種種的落空普遍出現在台灣各個由農地轉為工業區的狀況。到現在我們還是常聽到政府以增加就業人口創造產值為名,來犧牲農地蓋工業區。所以,當官員對農村居民說,要設工業區改善農村的就業人口時,越來越多人會反對與不信任,因為這些都是幌子,買入農地,變更成工業用地,從中撈得翻漲數倍的價差才是真的。

工業區已經存在,和善的村民也默認下來,但是,故事還沒結束,因為破壞與污染仍然持續。與我們每個人有關係嗎?是的...!下一回讓您知道,水污染直接影響頭前溪,新竹市民的母親河,新竹市民喝的水都跟五華工業區有關。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來鹿寮坑過一個不一樣的情人節

荒野新竹分會的解說員 幸一,也是公視的公民記者,長期幫自然谷與華龍村做影像記錄。3/24~25華龍社區的石爺石娘結婚紀念日,也是鹿寮坑獨特的情人節。幸一記錄分享了這兩天慶典的片段。當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呂金燮教授與其團隊夥伴也到自然谷有兩天的課程,順便了解社區的民俗信仰與文化,曾定榆老師也在這個節日幫我們解說最新的「鹿寮坑」牌坊故事。

邀請大家一起來參加華龍社區的活動。
下次,鹿寮坑客家桐花祭,請密切注意 facebook 粉絲團的公告。


PeoPo 公民新聞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發現鹿寮坑之美 - 鄧屋伯公廟

早年漢人來台開墾,無論閩客普遍會在墾植的土地上設立土地公廟祭拜,以示其敬畏大地之心,並祈求平安。而客家人又把土地公稱為伯公。請大家猜一下,在百戶出頭的鹿寮坑聚落裡,最高曾有幾座伯公廟? 答案是接近九十座。 第一次聽村長及村內耆老說這個數字時,我們都非常驚訝,不過,越了解村民早年開山墾荒的艱辛過程,就越能了解遍佈的伯公對村民信仰與心靈慰藉的重要。

在鹿寮坑,每個伯公廟都有他的名稱,今天來介紹曾經是村內最大規模的鄧屋伯公。


這間位在華龍村與五龍村交界,也就是第10鄰,的鄧屋伯公廟,若沒有社區居民帶路幾乎是找不到的。村長說,「更重要的是,這小土地公廟曾是最大規模的。」我滿腦子充滿疑惑,這就最大!其他伯公不就都很迷你?!不然怎麼會這樣講呢?村長解釋,「據耆老說明,日據時代皇民化運動,日人為統治管理在地客家人,把華龍全村的土地公神像包含三元宮的也集中在此處管理。此處土地公曾經聯合八十幾座土地公廟在此辦公。那規模不是最大了嘛!」原來如此,伯公在偏遠地區聚在一起辦公,那當然是最大規模啦!而後台灣光復,從村內各地恭迎至此的土地公大部分都復歸原位,但因時代變遷,物換星移,將近一半的伯公就此遺失。鹿寮坑目前可考的伯公剩餘四十餘座,這仍然是很高密度的數字。

我在想,台灣大概只有在賭徒因為賭六合彩失利後,大量拋棄土地公 神明的時代,一些廟宇收留流浪神明像,才能看到這麼多土地公齊聚一堂的畫面吧!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2012 Preoject Future Schooling - 寒假履勘體驗營

這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呂金燮老師帶領的團隊,學生 實習老師  正職的小學老師等...,以自然谷為出發點,正在發起的一個教育計畫。1/30~2/2 年假剛結束,20多位師生,荒野的徐仁修老師、清大王俊秀老師、工藝之家 曾定榆老師、荒野秘書長 金保大哥... 馬不停蹄,一起啟動一個夢想 。引用黃梅芬同學三天的履勘體驗心得分享給大家。更多關於這個計畫的訊息可以參考:未來學校天賦發展計畫 - 好野人小學

自然谷札記(梅芬)..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發現鹿寮坑之美 – 百年糯米橋


農曆過年前因為多次與村內社區發展協會的熱心幹部一同撰寫社區發展計畫書,因此,恰巧能夠聽聞鹿寮坑內不少歷史典故,華龍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黃榮清大哥也邀約到幾處故事景點拍照記錄。趁此機緣分享給大家。
自然谷所在的客家農庄-華龍村鹿寮坑有很多特色,尤其是文化與生態方面。其中有些是與石頭有關的,例如: 石駁文化、石爺石娘、石板伯公廟…。其中有兩座尚存的石砌百年糯米橋在鹿寮坑溪流域,這兩座糯米橋若無人帶領解說,一般人並不容易發現。糯米橋原有四或五座,大都由在地的湯姓家族為了村民出入鹿寮坑之便出資建造。其一的雙拱糯米石橋已經無人通行使用,座落在鹿寮坑溪下游主流上,也就是五華工業區內。一座單拱石橋在竹26線2.6K左右的地方,被現代的水泥鋪面加寬,鋪上柏油掩蓋。從照片看雙拱糯米橋保存完整,稍加整修維護應該可以恢復昔日風貌,所以,社區居民也希望這座橋能夠成為鹿寮坑的景點之一。唯一可惜的是,這橋的兩端是工廠,破壞了完整的景緻。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自然谷牌坊製作工作假期-花絮

2012年1月14日自然谷牌坊製作之工作假期如期展開。
非常榮幸邀請到文建會的台灣工藝之家,國寶級的藝術家,曾定榆老師 協助牌坊的設計與帶領製作。當天老天爺很幫忙,天氣陰涼,偶爾出現陽光。當天恰逢總統與立委大選,所以早上約10點開工。 由散木攀樹團隊的楊教練、香靜、麗紅、語喬、杰峯、哲緯、細粉母女、正偉開始工作。接著社區理事田日財大哥帶領社區居民一起來協助,下午金保 旭峰 嘉音遠從台北高雄來協助,還有真情真愛團的老師與同學們也從鶯歌前來參加。






 牌坊所用的材料九成以上是在地的自然素材,如柱子是染病死亡的筆筒樹、竹瓦是三~四年的桂竹、芒草。照片中可以看到曾定榆老師在筆筒樹上鑿榫,原來筆筒樹的新鮮木紋這麼漂亮。經過一整天的努力,眾人架上屋頂的一刻及放上[荒野自然谷]的刻字時真是感動。這個字體是王羲之的字,曾定榆老師切出的喔! 過程中,從早到下午,麗紅還帶著大家運用既有的透水磚整理步道*,手做步道非常用心,甚是小巧細膩。原來麗紅在自己的土地上也是園丁,常常整理步道。最後,所有工作在下午五點前完工。天氣開始飄霧。過程一切順利。總共將近20人接力完成這次的牌坊工作,辛苦每位夥伴了。感謝大家,也感謝土地公與老天爺。








更多這次工作假期的照片請參閱下列網址: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7590738206874383749/2012114#

有一件事情與大家分享。在牌坊工作取材時,我們依照曾定榆老師說的,找到木柱材料,死亡的筆筒樹。曾老師說,筆筒樹很"耐的"不容易爛,早年居民都曾用此做建築材料。但是,實地取材發現,染病死亡的筆筒樹已經被腐蝕到粉碎。好不容易找到兩棵超過3公尺高,剛死亡不到一個月的筆筒樹,主幹還堅硬,它們貢獻了身軀完成了牌坊支柱。但是,它們會不會很快腐爛呢? 我依照以前傅春旭博士(林試所樹醫生)的解說,樹芽頂處一公尺左右是發病處,將之切除。我們將觀察這樣處理是否能防止病菌的腐蝕。



*註:此透水磚是六年前村內工程土方拋置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