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訊息

免費導覽日:3月開始每月第二個週六上午。

顯示具有 昆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昆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鑲金邊的蛾 - 夜間觀察

在自然谷的白天,翩翩飛舞的蝴蝶最能吸引我們的目光,因為它的顏色美麗動人。但是夜間出現的昆蟲是不是就都是灰灰暗暗的色澤呢?其實不少晚上出現的蛾類色彩更令人驚艷,只是我們不太了解他們的用意,也沒有花時間去觀察吧!記得有一次晚上在觀霧看到台大昆蟲研究所的學生在採集蛾類,經過他們的解說,原來蛾類的種類這麼多樣與有趣。

下面的照片是自然谷眾多無法唸出名字的生物之一,夜間的出現的蛾,正好看到它停在紗窗上,有比例尺(每格約1.5mm)。定睛一看,這隻蛾竟然鑲金邊啊!趕快拿相機來記錄。若有人知道它在學術分類上的名字也請告訴我們喔!

感恩





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蛛蜂 獵捕 蜘蛛... 由小朋友與恐龍配音!

暑期活動的中午的休息時間,有些小朋友就會在自然谷內發現特殊的生物互動故事。這次學生們發現了 法布爾「昆蟲記」的 狩獵蜂情節真實上演。小朋友們剛開始以蛛蜂與昏迷的高腳蛛為圓心,距離蛛蜂一公尺,蛛蜂非常緊張,以為大家要搶牠的獵物,張開翅膀一副要反擊的樣子。老師趁此機會引導大家讓出空間....



蛛蜂抓到的蜘蛛並非牠要吃的,而是準備給下一代食用的喔!






下圖的這隻藍色蛛蜂非常漂亮,可惜沒拍好!



蛛蜂狩獵蜘蛛的畫面其實在夏季的自然谷常常可以看到。也因為這些生物們一物剋一物達成了生態鏈的平衡。

感謝 荒野夥伴 恐龍與 秋玫帶領道禾國小的小朋友們來自然谷體驗攀樹。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昆蟲界的超級建築師和麻醉師 - 泥壺蜂 (志工 亦賢)

這是 自然谷的志工 亦賢的文章。一個月來,亦賢在每週四的自然谷工作日都帶著四歲女兒 小愉,從台中到自然谷擔任志工,並順便記錄下觀察大自然的心得。這是其中一部分與大家分享。我們看到了「以身作則」,媽媽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守護我們與萬物共同的家。狩獵蜂,是抓蜘蛛 毛毛蟲... 等,當做牠們的下一代的食物的通稱,泥壺蜂也是其中之一。法布爾在他的昆蟲記非常生動地描述「蜂與蜘蛛」的交手過程,但是,親眼所見卻是令人驚訝萬分。這些自然界的故事在自然谷幾乎天天上演,只是我們花多少時間去觀察他們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對我們有什麼重大影響?




昆蟲界的超級建築師和麻醉師 - 泥壺蜂 (志工 亦賢)




這個就有趣了,感覺是一個大土塊被挖了幾個洞,妙的是這些洞口沒有封起來,而且有一隻活的會動的蜘蛛在洞口張望,難不成裡面有自己的孩子或者同胞?
法布爾爺爺的昆蟲記我只讀過改編的兒童繪本,而且只讀過一本- 高明的獵人,講的是泥蜂高明的麻醉技巧。很幸運的,竟然在讀過繪本之後不久就有幸在自然谷看到泥蜂築的巢,也曾經看過一隻泥壺蜂腳上抓著一隻蒼蠅還一邊飛翔。泥蜂(跟泥壺蜂有沒有不同我搞不清楚)是昆蟲界的麻醉師,他們天生知道昆蟲的中樞神經在那裡,一刺下去動物就昏迷不醒,猶如植物人。泥蜂媽媽用這樣高明的麻醉技巧,幫自己未出世的孩子保存食物。泥蜂也是昆蟲界很高明的建築師,他們用泥土像泥水匠一樣一層一層的敷上去,築成一個桶狀(可能有其他形狀)中間有個洞的巢穴(像個壺所以叫做泥壺吧?)。這個洞就是用來產卵,和放進被麻痺但是未死的昆蟲,當作寶寶孵化以後的食物。泥蜂令人讚嘆之處就在這裡,如果放進已經死掉的昆蟲,等卵孵化以後這些昆蟲可能早已腐爛,不新鮮了。所以放進的是沒有死去的昆蟲,因為沒死所以不會腐爛。這對被麻醉的昆蟲很殘忍,但是卻是泥蜂寶寶長大成蜂的食物來源。泥蜂媽媽把蟲子放進巢中,就會把洞口封起來,以保卵的安全。所已孵化以後的泥蜂寶寶從未見過自己的媽媽唷。

 上圖:整理環境時發現泥壺,其中一個還沒封巢。

上圖:這是自然谷收藏的泥壺巢。

上圖:倒出泥壺巢內的生物,竟然有七隻蜘蛛,至少是四種蜘蛛。